本网讯 余杭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深化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和建设的指导意见》,在联络站建管并用的基础上,注重做好“加”法,进一步推动联络站建设从覆盖“全域化”向功能“特色化”、成效“多样化”转变。
(一)全面推广“联络站+专题议事”。指导各镇街人大创设专题议事工作机制,组织代表、街道居民议事会成员、政府部门或职能科办、选民群众等齐聚联络站,围绕民生难点、堵点定向协商议事,让“面对面议事”成为常态、让“群众有序参与”成为常态、让“问题解决在联络站”成为常态,变矛盾“中转站”为问题“终点站”。今年以来,全区各级联络站共组织专题议事60场,化解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垃圾分类定点投放、小区物业管理、老城区道路基础设施改造等问题80余个。
(二)探索推进“联络站+立法联系”。在联络站设立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站,以“点站融合”方式实现联络站组织优势与立法联系点专业优势的互补,更好发挥立法联系点社情民意“直通车”、法治宣传“播种机”和法律实施“检测器”的作用。目前,已在东湖、良渚、仓前、塘栖、径山等地联络站试点“点站融合”,邀请法律顾问进站参与接待、交流、议事、培训等,提出专业指导意见40余条、开展各类法律法规培训10余场,收集关于居家养老服务条例、钱塘江综合发展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意见建议20余条。
(三)积极推动“联络站+教育宣传”。完善联络站教育宣传功能。一是与宪法教育无缝对接。在东湖街道世纪公园建设全市首个以代表联络站为阵地的宪法主题馆,常年展览《五四宪法》与杭州的历史渊源以及修宪的相关内容,不定期举行各种法律知识展览、开展法治讲座、宪法宣誓,让代表、群众更加便捷、直观的知宪法、学宪法、懂宪法。二是与人大知识相依相伴。联络站装修设计突出宣传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人大工作制度、代表权利义务上墙;开辟读书角,陈列人大图书、资料;放置显示屏,展示联络站发出的好声音、联络站发生的好故事,使人大工作、代表工作在潜移默化中点滴入心。让联络站成为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法律法规政策、展现当代人大代表风采的第一阵地。三是与主题培训有效结合。落实主题培训区镇(街)两级联动工作机制,凡是培训课程一律通过钉钉群或视频录播方式,邀请代表就近进站观看,最大限度扩大培训的代表参与面。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主题培训6次,1470余人次代表参与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