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今年,萧山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亚运窗口”代表谈、专业代表联络站主题接待等活动,多层次听取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对亚运筹备的深层次意见建议,畅议亚运对杭州的未来发展的带动,对城市格局的重构,对人民生活的提高。
一是最大力度建设亚运项目工程。萧山区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组织多方面专业代表,视察亚运村、亚运场馆配套建设,提出要“以一流标准建设一流场馆、以一流状态建设一流城市”,把“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贯穿始终,把“大国风范、江南特色、杭州韵味”融入设计、建设的每个细节,以“互联网+”推进智慧场馆设计、建设和运行,弘扬“工匠精神”,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确保亚运村及亚运场馆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传世工程。
二是最大限度放大亚运拉动作用。积极从亚运场馆、亚运村的营建到整个亚运会承办中获取红利。要抓住亚运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老城区改造,研究未来社区建设,开展CBD核心区形态组团设计,高质量推进配套学校、优质医院、商贸综合体等,同时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城市绿地、公园、健身步道等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现社会治理、交通组织、市容环境等的智慧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社会综合治理和服务体系。
三是最大程度发挥亚运场馆效益。积极谋划“后亚运”的场馆运营,有效规避场馆闲置、利用低效甚至大面积拆除的问题,同步考虑场馆设施赛后的运动健身、休闲娱乐、商业经营等多功能要求,通过现有设施及局部改造等方式,满足大型赛事的比赛需求,尽量做到“以体育赛事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为主,商业服务经营活动为辅”的场馆设施赛后利用原则,通过走社会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实现“以体养体”“以商养体”,充分发挥体育场馆设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